《文化苦旅》感言_1200字

读完《道塔》和《莫高窟》,我一直无法平静。 我的灵魂似乎被什么东西撕裂了,好痛苦。

【——题记

我因为“讨厌”这个词而震惊。 我的眼前仿佛展现了莫高窟的惨烈和无知愚蠢的王道士。 不知道是莫高窟的悲伤,还是王道士的悲伤。

敦煌石窟的一个道士和一个罪人,掌控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。 然而,当他第一次从外国冒险家手中接过极少量的资金时,这种文化就注定要被毁灭。 被吞噬了。 1907年7月,法国人贝尔蒂埃用少量银币换取了10辆大卡车和6000多册手稿、画卷; 1911年10月,日本人吉川晃一郎以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了300多卷手书卷。 以及两尊唐代雕塑; 1914年,司太印曾用一点银元换了35个大箱子、6000多卷经书……余秋雨先生写下这些数字是不是心在滴血?我忍不住咒骂,咒骂罪人。 人已经死了,可现在又有什么用呢?莫高窟外的道塔,你听到过大漠深处的哭声吗?无奈又悲伤!也许余秋雨先生那句“我好恨!”道出了心声

好想看看王道士粉刷的壁画,感受一下石灰下微弱的呼吸,听听哭血的声音,这个夜晚注定是不眠之夜。< /p>

王道士已经去世,但莫高窟还存在。即使破碎了,他仍然是一个生命,矗立在风沙之中。

余秋雨想 千年前的乐尊和尚,他一定是莫高窟的创始人!第一个来到这片土地的人,他看到了三道危险的金光。 他呆呆地站着,前方是燃烧的金光,身后是绚丽的晚霞。 他全身通红,手中的锡杖变得透明如水晶。 他站在那里发呆。 天地间没有任何声音,只有光色的溢出。的裹尸布。 他意识到了什么,将锡杖插在地上,庄严地跪下,大声发誓,从此以后要在这里布施,建造洞窟和雕像,让这里成为真正的胜地……从此, 可以听到工匠的敲击声。 工匠之中蕴藏着真正的艺术家。 前几代艺术家为后世艺术家留下了默默滋养的遗产。 于是,这片沙漠深处的陡坡吸纳了无数人才,空灵而挺立,变得神秘而宁静。

正如于先生所言,“莫高窟之所以能够在国外脱颖而出,是因为它是千百年的积累。看莫高窟不是看标本, 死了一千年,却看一千年的生。从头到尾活了一千年,血液顺畅,呼吸平稳,这是多么壮丽的人生啊!”

但是我没有去。 我只在电视上见过莫高窟的壮丽景色。 在这里,我再次感受到了新鲜的生活,听到了历史深处强有力的脉搏跳动。 从古代的工匠、艺术家到今天的建筑师,从古代的诗人到今天的散文家、摄影家,莫高窟迎来了一批批人,送走了一批批人,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。 景深允许不同的参观者进入。于是,余秋雨先生的眼前出现了两条走廊:艺术的走廊和观者心灵的走廊; 还出现了两个景深:历史的深度和民族心理的深度。 但我是如何理解这深意的呢? 我发现自己的知识是如此短视,只能从文字中感受到一点点关于莫高窟的感受:

这是一种聚集,也是一种启发。 他神化了人性,成为了民族心中的一个绚丽多彩的梦想;

他是一场狂欢,也是一种释放。 他让人们走进神话、寓言、宇宙意识的霓虹红;

它是一种仪式,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。 佛教的理论经过美的火焰的提炼,留下了仪式应有的神秘、纯洁和崇高。

……

沙漠深处,伟大的灵魂等待着人们的观看和膜拜。

上一篇 下一篇
网站地图